咸宁五年(279年)冬宏牛操盘,晋武帝司马炎决定伐吴,灭吴之战拉开序幕。伐吴一共有六路大军,司马炎任命贾充担任伐吴的主帅,统一指挥调度,拥有先斩后奏的大权。
其实,在伐吴之前,贾充曾多次反对伐吴,贾充的理由是,东吴不是一下就能灭掉的,没那么简单。
贾充拼命反对,但是司马炎态度坚决,他对贾充说,如果你不担任伐吴主帅,那我就亲自带兵去。
看到司马炎发怒,贾充只好接受,于是,司马炎授予贾充大都督官职,使持节,代表皇帝亲临,同时,授予贾充假黄钺的权力,钺代表权力,可以先斩后奏。
《晋书》记载:伐吴之役,诏充为使持节、假黄钺、大都督,总统六师。
战事开打之后,东吴军队一触即溃,在晋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,贾充又再次打了退堂鼓,他在项县上表司马炎,要求退兵。
展开剩余72%贾充的理由是,虽然取得了一点胜利,但是,东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灭掉的,长时间进兵,军中会有瘟疫发生,那时,战事将陷入危机。
《晋书》记载:王浚之克武昌也,充遣使表曰:吴未可悉定,方夏,江淮下湿,疾疫必起,宜召诸军,以为后图。
而此时的司马炎,铁了心要伐吴宏牛操盘,面对贾充以及朝中的反对声音,坚持进兵,一鼓作气灭掉东吴,绝不能半途而废。
在司马炎的坚持下,晋进六路大军全面推进,很快,在次年,东吴军队全面溃败,最终,王濬大军由水路,率先进入建业,东吴末帝孙皓自缚出城投降,东吴灭亡。
东吴灭亡之后,贾充慌了神,因为,他曾多次反对伐吴,认为东吴不可灭,现在,东吴灭亡了,贾充打脸了,他非常害怕,于是,上表司马炎请罪,但是,司马炎并没责怪贾充,而是安抚贾充。
《晋书》记载:充本无南伐之谋,固谏不见用。及师出而吴平,大惭惧,议欲请罪。帝闻充当诣阙,豫幸东堂以待之。
从这可以看出,司马炎对贾充真是好,换成一般人,司马炎早就下令处斩了,多次反对伐吴,动摇军心,不杀你杀谁?
那么,司马炎为什么在贾充一再反对伐吴的情况下,还坚持让贾充担任伐吴的主帅呢?换成他叔叔司马伷担任伐吴主帅,不行吗?
这是因为,贾充是司马炎他爹司马昭临死前,指定的辅政重臣。
咸熙二年(265年),司马昭病重,在临死前,司马昭向世子司马炎指明贾充可辅助他。因为,司马昭知道,只有贾充最可靠。
《晋书》记载:及文帝寝疾,武帝请问后事。文帝曰:知汝者贾公闾也。
司马炎继位后,任命贾充为晋国卫将军、仪同三司、给事中,改封临颍侯。司马炎称帝后,拜贾充为车骑将军、散骑常侍、尚书仆射,封鲁郡公。
司马炎对贾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重用,因为,毕竟贾充是他爹司马昭亲自选出来的人,忠诚可靠。
所以,司马炎对贾充信得过,是百分之百的信任。
除了信任,当然,对贾充的指挥决断能力,也很相信。
当初,曹髦讨伐司马昭的时候,司马伷的军队,一见到皇帝呵斥,一哄而散,都吓跑了,而只有贾充,为了效忠司马氏,甚至不惜背负弑君的千古骂名,下令当街杀了皇帝曹髦,这个决断,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。
从这也可以看出贾充的办事能力,干脆果断,而相比之下,司马伷就差远了。
所以,司马伷只能当伐吴的大将宏牛操盘,作为六路大军之一,而不能当主帅。
发布于:湖北省财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